关于开展学校新入职教师网络培训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最新要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组织开展以“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为主题的新入职教师网络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学校新教师队伍明确立德树人使命,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掌握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炼就专业化教学基本功,筑牢站上讲台的职业之基;引导高校新教师队伍深刻理解OBE、BOPPPS、以学生为中心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以及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入与实现的策略,增强站稳讲台的专业化本领;激励学校新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学术,积极谋划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路径,通过学术能力提升带动教学创新,铸就站好讲台的发展之翼。
二、培训对象
近三年(2020年-2022年至今)新入职(招聘、内调、调入)教师。新入职教师如有年龄在45岁以上或有在高校任教情况的教师可不参加本期培训。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3个月。
四、培训内容与学习要求
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www.enaea.edu.cn)平台组织实施。参训学员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进行实名注册,登录后使用统一发放的学习卡参加学习(已注册过的学员可直接登录并使用学习卡),也可以直接下载移动客户端(学习公社APP)随时登录学习。
本次培训设置课程学习、主题研讨、研修总结三个学习环节。
1.课程学习
本次培训内容围绕高等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大学教学认知、大学教学能力实务和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与规划等五个模块设置内容(详见附件1)。学员可根据工作及自身实际情况在所提供的课程列表中自主选学。
2.主题研讨
培训期间,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将设立新教师研修专题讨论区,参训学员结合培训心得,围绕“如何区别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不同”“如何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高校老师”“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教师站稳讲台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新教师应该运用哪些信息技术”等主题进行网上深入研讨。
3.研修总结
参训学员要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要求能体现本次培训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等方面的收获和提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认真原创,杜绝抄袭。
五、培训服务
培训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还将在培训前期、中期和后期不定期开展“专家引路、专家指导、专家诊断”等特色服务活动,通过“教学名师谈成长”公益讲堂、“我为新教师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新教师微格教学和教学设计”能力诊断等多种形式,为学校新教师提供成长指导、问题答疑和水平诊断服务。
六、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确定以“基于任务”和“关注过程”为原则的考核方法,培训将从过程性与获得感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完成培训各项考核要求的学员可在线打印学时证明,所学学时计入学校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考核维度 |
考核内容 |
分数 |
过程考核 |
课程学习:完成不少于40学时(45分钟/学时)的视频课程。平台自动记录学时。 |
60分 |
主题研讨:学员需参与不少于2次的主题研讨活动。 |
20分 |
结业考核 |
研修总结:学员需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要求能体现本次培训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等方面的收获和提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认真原创,杜绝抄袭,字数不少于1000字。 |
20分 |
说明:完成各项培训考核要求且总成绩达到90分的学员可在线打印学时证明,学习时长可计入学校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
七、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为280元/人,培训费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支付。
请各教学单位将报名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于9月21日下班前发送到邮箱705481055@qq.com。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2年9月15日
附件1
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学校新入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列表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主讲人 |
单位与职务 |
时长 (分钟) |
(模块一)高等教育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理论 |
正确理解现代大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规律——《高等教育学》学习解读 |
薛彦华 |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90 |
大学生学情特点与教师角色适应——《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解读 |
刘毅玮 |
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心理学教授 |
90 |
心有教育情怀 行有教育担当——《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学习解读 |
朱月龙 |
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
90 |
新时代高校教师权利义务与职业行为准则——《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学习解读 |
姚金菊 |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
90 |
(模块二)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邓传淮 |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
6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落实方略 |
王定华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
87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体解读 |
刘 春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
120 |
牢记初心使命 坚决维护两个确立——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历史决议精神 |
路克利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
70 |
教师、教育、教学——做教育事业的筑梦人 |
高 夯 |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
67 |
谈为师之本,从教之道 |
汤国安 |
全国模范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
118 |
常修为师之德,常怀崇教之心 |
杨宗丽 |
全国模范教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114 |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典型案例与警示教育 |
张 冉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91 |
(模块三)大学教学认知 |
现代大学理念与教学特点 |
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 |
柯炳生 |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
88 |
大学理念与学术共同体 |
沈敏荣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
106 |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 |
陆国栋 |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131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 |
高校金课的基本范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解读 |
李丹青 |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教授 |
57 |
高校教师能力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 |
庞海芍 |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 |
85 |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要求及策略 |
夏永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140 |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
高校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及交往策略 |
赵丽琴 |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督导 |
130 |
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
姚小玲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
120 |
守初心、担使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
曲建武 |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43 |
(模块四)大学教学能力实务 |
教学设计能力提升 |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及基本要求 |
夏永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47 |
OBE视角下的课程设计——反向教学设计 |
李笃峰 |
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咨询部主任 |
55 |
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
陈晓端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42 |
教学组织能力提升 |
应用boppps进行有效教学的演示实践 |
赵 宏 |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
107 |
青教赛获奖示范课与课程教学设计分析(理科类) |
杨 晶 |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副教授 |
50 |
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 |
张 萍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
90 |
教学评价能力提升 |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 |
李丹青 |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教授 |
70 |
金课落地的关键:考试与学习评价创新 |
邹方东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98 |
多元化考核评价探索与实践 |
张 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
39 |
课程思政能力提升 |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
于歆杰 |
清华大学教授 |
90 |
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12345 |
李侃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
121 |
破解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之惑” |
夏永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90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
后疫情时代基于020可重构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
刘 心 |
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 |
19 |
PPT与视频混合式微课的快速制作 |
陈三明 |
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所长 |
117 |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现 |
于歆杰 |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
65 |
(模块五)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与规划 |
教研学术能力提升 |
教学学术研究的选题申请与应用实践 |
于歆杰 |
清华大学教授 |
122 |
教学研究论文主要方法与应用效果解析 |
熊庆年 |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 |
17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透析与培育 |
邱化民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办主任 |
39 |
科研学术能力提升 |
科研选题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
李艳梅 |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29 |
科研方法与思维方式 |
张伟刚 |
南开大学教授 |
47 |
教学与科研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
谢建社 |
广州大学教授 |
63 |
专业发展与 职业规划能力提升 |
站在时代前沿 引领教师发展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
冯 培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
90 |
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
傅树京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
81 |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
傅树京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