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长春工业大学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的通知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战略基础。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关于“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健全分层分类培训机制”的要求,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2024年)》“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要素的教师培养体系”的工作部署,按照《长春工业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的要求,帮助我校新入职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特制定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2024年9月-2025年9月新入职教师(培训名单见附件)。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深度贯彻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 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最终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育人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强劲且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具体需达成以下六大目标:
1.基本素养: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理念,培育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2.基本规范:全面熟悉学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
3.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业评价等教学技能;
4.教学胜任力:具备独立开展课程建设、高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5.科研发展力:能够开展基础教学研究与学术探索,形成科研思维;
6.职业成长力:快速融入所在团队,科学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三、培训时间及方式
采用 “线上 + 线下”“理论 + 实践”“集中 + 分散” 三维结合模式,兼顾灵活性与实效性。详细安排如下:
1.2025年10月-11月:理论模块集中培训。
2.2025年11月-2026年3月:科研实操模块培训。
3.2026年3月-5月:教学实操模块培训。
四、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18学时,2025年10月-11月)
1.模块一:师德师风模块(2学时)
2.模块二:管理规章模块(8学时)
3.模块三:教学素养模块(2学时)
4.模块四:课程思政模块(2学时)
5.模块五:人工智能模块(2学时)
6.模块六:科研学术模块(2学时)
(二)实操模块(36学时,2025年11月至2026年5月)
7.模块七:科研实操模块(12学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
(3)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4)专利申报流程与要点解析
8.模块八:教学实操模块(24学时)
(1)从督学视角审视教学规范性
(2)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3)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与互动
(4)AI赋能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5)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与设计
(6)教学观摩
(7)教学实训静音仓
(8)教学演练
五、考核办法与质量保障
(一)“四维联动” 考核机制
为全面评估培训成效,建立“参与度-表现度-达成度-发展力”四维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培训电子档案。
表2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方式
考核维度 |
权重 |
考核内容 |
学习参与度 |
20% |
依托学习通 APP 实行随机签到,记录参训教师出勤情况。 |
过程表现度 |
20% |
重点观测课堂互动积极性、小组讨论贡献度、基金项目申报参与度、助听课质量等指标。 |
教学达成度 |
40% |
通过基础教学能力考核,检验教师核心教学技能掌握情况。 |
职业发展力 |
20% |
评估教师融入教学科研团队的成效,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
(二)基础教学能力考核
参加课堂教学准入的教师须进行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形式为:
1.提交基于拟讲授课程的3节完整教学设计/教案,需符合学校教学规范;
2.提交基于拟讲授课程的1套说课PPT,需涵盖课程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等核心内容;
3.现场抽签确定授课内容,完成说课与指定内容讲授,说课时间5分钟,授课时间15分钟,专家点评5分钟;
4.考核专家依据说课逻辑、授课质量进行现场打分,并提供针对性点评指导。
(三)培训成果汇报及职业发展规划
1.全体新入职教师需完成培训成果展示汇报,并结合个人岗位需求与发展方向,制定系统性职业发展规划。
2.汇报采用 PPT 现场展示形式(时长5分钟),专家评委针对汇报内容与职业规划进行5分钟点评指导;
3.专家评委从培训成果质量、职业规划可行性两方面现场打分,结果计入考核总分。
(四)质量保障措施
1.“导师 + 团队”双轨引领机制: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专属指导导师,同时安排加入对应教学科研团队,实现“一对一指导+团队协作成长”。
2.课堂教学准入机制:需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须取得《基础教学能力合格证书》,方可获得授课资格。
3.教师成长档案机制:依托新入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实时记录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轨迹、考核结果等发展数据,形成完整成长档案。
六、证书准入与相关要求
(一)证书准入标准
1.完成全部培训内容且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岗前培训结业证书》。
2.需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师,须同时持有《岗前培训结业证书》与《基础教学能力合格证书》,方可进入课堂授课。
(二)参训管理要求
1.各教学单位需高度重视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为参训教师统筹协调时间,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培训顺利参与。
2.参训教师需严格遵守培训考勤、考核等管理规定,无故缺课累计3次及以上者,直接判定为考核不合格,不得参与后续新入职教师相关考核。
3.因极特殊情况无法参与本年度培训的教师,须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请假申请,报教师发展中心备案,可申请参与下一年度培训。
4.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原则上学校不安排其承担授课任务,待补考合格后再行统筹。
七、说明
1.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解释与修订。
2.培训期间,学校将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师资安排等情况,动态优化课程内容与时间安排,确保培训质量与实效。
长春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10月
附件1
2024-2025年新入职教师名单(截至9月)
序号 |
姓名 |
所在单位 |
1 |
田济语 |
机电工程学院 |
2 |
杜永盛 |
机电工程学院 |
3 |
王小瑞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张哲 |
机电工程学院 |
5 |
王鹏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6 |
唐木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周生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李明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王涵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10 |
王刚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11 |
刘晗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12 |
许苍竹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 |
王爽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 |
初雅莉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5 |
孟繁托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黄平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卢彦序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18 |
侯博友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19 |
李驳骏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20 |
于明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21 |
丛仕搏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22 |
刘天舒 |
化学工程学院(碳纤维学院) |
23 |
李昂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4 |
张斯琪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5 |
刘蓉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6 |
赵志文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7 |
吴睿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8 |
王畅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9 |
林珊屹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0 |
殷秀莉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1 |
王丹阳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2 |
徐悦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3 |
王文钐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4 |
李鹏南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5 |
李雨玲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6 |
刘晔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7 |
王可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8 |
赵波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39 |
张睿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40 |
逄雨欣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41 |
石红玉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42 |
陈培乐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43 |
陈续 |
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博士后) |
44 |
刘炳辉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45 |
李悦铭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46 |
赵霞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47 |
张澄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48 |
王佳琪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49 |
吕夏利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0 |
权贵鹏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1 |
任玮博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2 |
戴圣韬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3 |
于雪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4 |
冯馨瑶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5 |
吴庚辛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6 |
王超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7 |
李春爽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58 |
王越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9 |
祖嘉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0 |
吴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1 |
王帏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2 |
马天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3 |
熊健 |
经济管理学院 |
64 |
刘泽霄 |
经济管理学院 |
65 |
王馨悦 |
经济管理学院 |
66 |
姜美旭 |
经济管理学院 |
67 |
姜萍 |
经济管理学院 |
68 |
马遥遥 |
经济管理学院 |
69 |
王殿武 |
经济管理学院 |
70 |
张骞予 |
公共管理学院 |
71 |
王博书 |
公共管理学院 |
72 |
付娆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73 |
张汇川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74 |
郭子凡 |
外国语学院 |
75 |
史丽 |
外国语学院 |
76 |
刘贻珍 |
外国语学院 |
77 |
张颖 |
外国语学院 |
78 |
吴昊 |
艺术设计学院 |
79 |
耿俊 |
体育教研部 |
80 |
杨子宇 |
体育教研部 |